近日,南京博物院因一项人性化举措引发关注。有网友发帖称,在该院看到 “女士专用卫生间”,仅用 3 分钟就顺利如厕,这是其首次在博物馆见到此类设置,不禁为南京博物院的做法点赞。8 月 8 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南京博物院接线人员处获悉,由于暑期女性客流量大,洗手间需求激增,博物院将历史馆通往特展馆的一处男士洗手间暂时改为女性洗手间,使该区域拥有两个女士卫生间,有效缓解了女厕排队难题。
工作人员表示,博物院内每一层特展馆仍设有男性卫生间,方便男游客使用,且目前未接到任何男士对此的不满投诉。同时,此次改动仅为临时调整,男厕内设施未变,持续时间尚未明确。
从法律层面来看,这一举措与保障女性权益的法律法规相契合。2022 年,《旅游厕所质量要求与评定》(GB/T 18973—2022)规定,鼓励提高女性厕位数量,男女厕位比应达到 1:1.5,客流量巨大的区域则应达到 1:2。同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也明确要求,公共设施需考虑女性特殊需求。南京博物院根据实际客流情况临时调整厕位,正是对这些法律规定的积极响应。
世界厕所组织统计显示,女性如厕时间平均为 89 秒,男性为 39 秒,且女性如厕频率约为男性的 2.3 倍。2025 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爽提出 “增加景区女厕坑位” 的议案,指出旅游高峰期女性游客平均等待如厕时间超 20 分钟,男厕使用率仅为女厕的 1/3,“女厕排队问题” 成为文旅行业痛点,建议除增加女性卫生间坑位外,可增加功能分区。
剑盾法律网认为,公共设施的规划与调整应充分体现性别平等理念,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南京博物院的临时举措,既在法律框架内回应了女性的合理需求,又通过科学调配资源减少了对男性权益的影响,为其他公共场所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借鉴。期待更多公共场所能以法律为遵循,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设施配置,切实保障不同群体的合法权益,让公共服务更显温度与公平。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