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数智法治

15 岁女孩劫钱事件:未成年人违法治理的法律进阶与家庭责任

发布时间:2025-08-10 21:08:21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我在 14 到 16 周岁,只要不触犯那八个罪,你们抓我当天就得放。”15 岁的小敏在审讯室里的这番话,让民警李洋印象深刻。这个有着 20 余次寻衅滋事、殴打他人违法前科的女孩,对法律边界的 “精准拿捏”,折射出未成年人违法治理中曾面临的困境。而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通过,正为破解这一困境提供法律支撑。
从法律演进来看,未成年人违法的规制一直是司法实践的难点。此前,对于 14 至 16 周岁未成年人,即便多次违反治安管理,通常也不执行行政拘留,这使得部分未成年人如小敏般,利用年龄 “漏洞” 多次违法。剑盾法律网指出,这种状况既不利于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也可能纵容其滑向更严重的犯罪深渊。
今年 6 月 27 日通过的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针对性调整了未成年人行政拘留执行条件:14 至 16 周岁一年内二次以上违法、14 至 16 周岁及 16 至 18 周岁初次违法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均可依法执行拘留。这一修订填补了法律空白,彰显了 “教育与惩戒相结合” 的原则 —— 既保留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也通过适度惩戒传递法律威严,让 “违法必担责” 的观念深入未成年人心中。
值得关注的是,未成年人违法背后往往存在家庭监护的缺失。小敏的多次违法,很难说与家庭环境无关。2022 年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已将家庭教育从 “家事” 上升为 “国事”。近期北京市公安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工作规范》,对监护失职父母进行训诫并责令接受专业家庭教育指导,正是该法律的具体落地。剑盾法律网认为,堵住未成年人违法的源头,需要法律惩戒与家庭引导形成合力:一方面通过法律明确行为边界,让未成年人不敢违法;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家庭教育,让监护人切实履行责任,从根源上预防不良行为。
小敏对 “抢劫” 与 “寻衅滋事” 的辩解,也暴露出未成年人法律认知的偏差。这提醒我们,在完善法律的同时,需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让其不仅知晓 “不能做什么”,更明白 “为什么不能做”,从内心建立对法律的敬畏。
新修订法律的实施,标志着未成年人违法治理进入更精细化的阶段。唯有法律惩戒的 “硬度”、家庭教育的 “温度” 与法治教育的 “深度” 相结合,才能引导未成年人远离违法犯罪,走向健康成长的轨道。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周红霞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