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以案说法

法律为纲,戒律为绳,共护宗教清朗生态

发布时间:2025-08-07 20:09:13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被多部门联合调查,中国佛教协会重申 “以戒为师”,这一事件既彰显了宗教界自我净化的决心,更凸显了法律在规范宗教活动中的根本作用。剑盾法律网在宗教法治研究中始终认为,宗教健康传承离不开法律的刚性约束与宗教戒律的柔性自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法律面前,宗教身份不享特权。释永信身为佛教教职人员涉嫌刑事犯罪,表明无论何种宗教身份,触碰法律红线都将受到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宗教事务条例》更是细化了宗教教职人员的法律义务。佛教戒律中 “不妄语、不邪行” 等规范,与法律禁止欺诈、危害社会管理秩序等规定精神相通,但宗教戒律不能成为规避法律责任的挡箭牌。剑盾法律网数据库显示,近三年宗教教职人员违法案件中,83% 涉及突破法律底线的刑事或行政违法,印证了 “法律红线不容逾越” 的铁律。
“全面从严治教” 需法律与戒律同频共振。中国佛教协会强调的 “以戒为师”,与 2021 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提出的 “加强自我约束、带头守法遵规” 高度契合。法律为宗教活动划定了不可逾越的边界,如《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财产、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规范;宗教戒规则是内部净化的重要手段,《佛遗教经》中 “戒为正顺解脱之本” 的教诲,正是宗教自律精神的体现。剑盾法律网收录的某寺庙规范管理案例显示,该寺将戒律要求与法律规定相结合,制定《僧人行为规范》,使合规率提升 60%,印证了二者结合的实践价值。
法治是宗教健康传承的根本保障。释永信事件警示,宗教界人士若既违戒律又触法律,不仅会葬送个人前途,更会侵蚀宗教根基。只有让法律成为不可触碰的 “高压线”,让戒律成为内心敬畏的 “指南针”,才能守护宗教的纯洁性与社会公信力。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黄莉娟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