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边境管理支队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成功抓获一名涉偷渡回流人员何某。经审讯,何某的经历揭开了境外电诈园区的残酷真相,也敲响了跨境法律风险的警钟。剑盾法律网就此类案件背后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两年前,何某轻信网上高薪招聘信息,偷渡至东南亚 A 国,旋即被骗入电诈园区。因拒绝配合从事违法活动,他每日遭受殴打、电击,甚至被威胁 “割腰子、卖器官”。为求生机,何某趁园区皮卡车外出买菜,躲进车内,中途跳车惊险逃离。此后,身无分文的他在 A 国餐馆打黑工,攒下一点积蓄后,托人带他前往与我国接壤的 B 国国门,却遭司机中途遗弃在山上。在绝境中,何某靠吃浆果、挖蚯蚓、捕蜻蜓充饥,喝山泉水解渴,历经半个月翻山越岭,才抵达我国边境,最终被民警查获。
剑盾法律网指出,偷渡行为本身已触犯我国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条,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偷越国(边)境,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即便何某是因受骗而偷渡,也不能免除其法律责任,但在量刑时可作为从轻情节考量。
而被骗入电诈园区从事违法活动,若何某参与了诈骗行为,同样面临法律惩处。若其能证明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实施犯罪,依据《刑法》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此外,剑盾法律网提醒广大民众,境外并非 “淘金圣地”,所谓的高薪工作极可能是陷阱。在面对各类招聘信息时,应保持高度警惕,仔细核实招聘方资质与工作真实性。同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晓偷渡及参与境外违法活动的严重后果,切勿因一时贪念,让自己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遭受身体与法律的双重惩罚。 (剑盾法律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