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民情民生

全民健身日:法治护航下的全民健康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10 19:17:42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8 月 8 日,我们迎来了第十七个 “全民健身日”。体育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其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在这一进程中,法治的保障作用不可或缺,为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筑牢了根基。
我国在体育领域的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是体育领域的基本法律,其中明确规定 “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监测,倡导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这一规定从法律层面确立了全民健身的地位,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全民健身工作提供了依据。此外,《全民健身条例》等法规进一步细化了全民健身的具体措施,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开放、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与引导等,让全民健身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剑盾法律网认为,公共体育设施的保障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基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开展体育活动,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还应当给予优惠。这一规定确保了公众能够公平、便捷地使用体育设施,是保障公民体育权利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地区仍存在公共体育设施不足、开放时间不合理等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依据法律规定,加强监管和投入,切实解决群众 “健身难” 的问题。
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参与者的权益保护也离不开法律的护航。随着各类体育赛事、健身活动的增多,因活动组织不当、设施安全隐患等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为解决此类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活动组织者应当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若因未尽到义务导致参与者人身损害,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同时,参与者在健身过程中也应当遵守相关规则,避免因自身过错造成他人损害。剑盾法律网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体育活动组织者的法律培训,提高其安全保障意识,同时向公众普及健身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知识,确保全民健身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还需要法律在政策引导、资金保障等方面发挥作用。各级政府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法治手段,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格局。
第十七个 “全民健身日” 的到来,是对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一次检阅。在法治的护航下,随着体育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落实,全民健身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全民健康的目标将离我们越来越近,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周红霞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