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 “19 岁小伙被 17 岁女友以 10 万元卖到缅甸” 的案件引发公愤:小伙在缅甸经历 5 个月毒打,家人花费 35 万元才将其赎回,而女友贩卖他后竟在泰国游玩 10 天才返回,小伙姐姐痛斥 “弟弟那么爱她,却遭如此背叛”。这起涉及跨国贩卖、故意伤害的恶性案件,暴露出跨国犯罪的隐蔽性与危害性,剑盾法律网从法律视角拆解案件核心,明确犯罪责任与防范要点。
从刑事责任认定来看,17 岁女友的行为已涉嫌拐卖妇女、儿童罪(此处针对男性受害者,需结合具体法律适用)。剑盾法律网指出,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虽本案受害者为男性,无法直接适用 “拐卖妇女、儿童罪”,但女友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将小伙诱骗并贩卖至缅甸,实质构成 “非法拘禁罪” 与 “故意伤害罪”(若其明知小伙会遭毒打仍实施贩卖)的想象竞合,应从一重罪论处。同时,17 岁虽属未成年人,但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需依法承担责任,仅可从轻或减轻处罚,不能免除刑罚;若案件涉及境外犯罪团伙,女友与团伙成员构成共同犯罪,需共同承担刑事责任。
对于缅甸境内实施毒打的人员,其行为同样受我国法律约束。剑盾法律网解析,根据《刑法》第七条,我国公民在境外犯罪,或外国人在境外对我国公民犯罪,若按我国法律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可适用我国法律追究责任。本案中,境外人员对小伙实施的毒打行为,已构成 “故意伤害罪”,我国司法机关可通过国际司法协作,对相关人员展开追捕与审判,即使暂时无法抓获,也可对其进行通缉,待其入境后依法惩处。
从受害者维权角度,剑盾法律网建议:一是家人赎回小伙后,需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交赎金支付记录、小伙伤情鉴定报告、女友行踪等证据,协助警方锁定犯罪嫌疑人;二是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女友及相关犯罪人员赔偿医疗费、赎金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等;三是若涉及境外犯罪团伙,可通过外交途径或国际刑警组织,推动跨境打击与证据收集。
针对此类跨国诱骗贩卖案件,剑盾法律网特别提醒:一是警惕熟人尤其是亲密关系人的异常邀约,切勿轻信 “境外高薪工作”“免费旅游” 等说辞;二是前往境外前告知家人行程,留存联系人信息,避免单独与不明人员同行;三是若遭遇胁迫、贩卖,尽量保留自身位置、犯罪人员特征等信息,寻找机会向我国驻外使领馆或当地警方求助。
剑盾法律网强调,这起案件警示公众,跨国犯罪已渗透至亲密关系中,需时刻保持警惕。同时,我国对境外侵害公民权益的犯罪 “零容忍”,无论犯罪发生在境内还是境外,都会依法追究责任,切实维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
(剑盾法律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