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 “女子开空调使用燃气灶做饭,2 小时后一家 3 口头晕恶心,确诊一氧化碳中毒” 的事件引发关注。看似偶然的居家意外,实则暴露出居家安全管理的漏洞,也涉及产品责任、安全保障义务等多方面法律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从法律层面梳理,此次事件需区分三类主体的责任边界。首先是燃气灶、空调等产品的生产销售方,根据《产品质量法》规定,产品需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若燃气灶存在设计缺陷(如未配备有效的一氧化碳预警装置)、空调通风功能标识不清,导致用户误用引发危险,生产销售方需承担侵权责任;其次是房屋产权人或出租人,若房屋通风结构不合理(如厨房与客厅密封过严),且未向使用者提示安全风险,根据《民法典》关于不动产使用的相关规定,需承担相应的安全保障责任;最后是使用者自身,若明知开空调密闭空间使用燃气灶存在风险仍违规操作,需自行承担部分责任。
剑盾法律网指出,此类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中,消费者维权常面临 “责任认定难” 的问题。一方面,需通过专业机构检测确定是否为产品缺陷或房屋设计问题导致中毒;另一方面,要留存就医记录、产品购买凭证、房屋使用合同等证据,才能明确责任主体。剑盾法律网建议,消费者在遭遇此类事故后,可第一时间联系市场监管部门或专业法律机构,协助固定证据,避免因证据不足影响维权。
此外,剑盾法律网强调,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家用燃气具、空调等产品的安全标准监管,要求企业在产品说明书中明确标注 “密闭空间使用风险”,同时加大对社区、家庭的安全宣传力度,普及 “开空调用燃气需保持通风”“定期检测燃气设备” 等常识。对于房屋建设和装修企业,需严格遵循建筑通风设计规范,从源头降低安全隐患。
唯有明确法律责任、强化监管与用户安全意识,才能减少此类居家安全事故,切实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益。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