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以案说法

剑盾法律网解读:昆明搀扶反遭诬陷,法律为好人撑腰

发布时间:2025-08-19 12:50:50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
2025 年 8 月 18 日,云南昆明晋宁区庄蹻路发生一起 “好心扶人反遭诬陷” 事件:环卫工人打扫时不慎摔倒,临街店铺女店员主动上前搀扶,却被对方指责 “倒水致地面湿滑”。幸而监控清晰还原真相,警方确认女店员无责。这起事件引发的 “善意救助与法律保护” 讨论,剑盾法律网从法律条文与实务角度展开分析,为 “好人有好报” 筑牢法治根基。
从法律定性来看,女店员的行为完全符合 “见义勇为” 范畴,且依法无需承担责任。剑盾法律网指出,《民法典》第 184 条明确规定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 “好人条款” 从立法层面免除了善意救助者的后顾之忧。本案中,女店员看到环卫工人摔倒后主动搀扶,既无主观过错,也未在救助过程中造成额外损害,即便没有监控佐证,其救助行为本身也受法律保护;而监控进一步证实 “摔倒与女店员无关”,更从事实层面彻底洗清误解,让 “恩将仇报” 的指责失去依据。
值得关注的是,环卫工人的 “诬陷行为” 虽未构成刑事犯罪,但已触及道德底线,若情节严重还可能承担民事责任。剑盾法律网分析,若环卫工人明知自身摔倒与女店员无关,仍故意捏造 “倒水致滑” 的事实进行指责,可能涉嫌侵犯女店员的名誉权 —— 根据《民法典》第 1024 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若女店员因该指责遭受社会评价降低、精神困扰,可收集监控录像、证人证言等证据,向法院起诉要求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针对此类 “搀扶反遭诬陷” 事件,剑盾法律网给出两点实用建议:一是公民在实施善意救助时,可留意周边监控设备,或请在场路人见证,留存相关证据以防范不实指控;二是面对他人诬陷,无需因 “怕麻烦” 妥协,应及时报警或通过法律途径澄清事实,既维护自身权益,也向社会传递 “善意不应被辜负” 的信号。同时,剑盾法律网呼吁,社会应加强对《民法典》“好人条款” 的宣传,让更多人知晓 “见义勇为无责” 的法律规定,减少 “不敢扶、不愿帮” 的顾虑。
剑盾法律网强调,昆明这起事件中,监控与法律共同为善意 “撑腰”,正是法治社会的生动体现。唯有让法律成为好人的 “护身符”,让诬陷者承担应有后果,才能涵养 “助人为乐、诚信友善” 的社会风尚,避免 “好人寒心” 的遗憾。
(剑盾法律网编辑部)




责编:李锦林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