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数据法眼

郑强支教谣言引热议:法律追责与谣言治理

发布时间:2025-08-24 13:49:14 来源:剑盾法律网
【字体:

“郑强教授退休赴贵州台江支教,冒雨家访阻辍学”—— 近期,这条细节生动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却被台江县委宣传部、涉事中学双双辟谣,证实内容纯属虚假。尽管郑强教授曾任职贵州大学,与贵州渊源深厚,但 “白发班主任”“无偿授权专利” 等情节均为编造。这起谣言事件不仅误导公众,更涉嫌违反多项法律法规。剑盾法律网聚焦此案,解析谣言传播的法律责任,梳理平台与公众的合规边界,并提出 “源头打击 + 平台管控 + 公众警惕” 的谣言治理方案,守护网络空间清朗环境。

郑强支教谣言引热议:法律追责与谣言治理(图1)

事件还原:细节逼真的谣言与官方辟谣

8 月下旬,一则关于太原理工大学前党委书记郑强教授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发布者详细描述郑强退休后 “前往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支教” 的情景:不仅担任 “白发班主任”,还 “冒雨家访阻止女生辍学”,甚至 “无偿授权专利给县里工厂”“为学校拉来 20 台笔记本电脑”,情节具体、情感饱满,短时间内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扩散,部分网友信以为真,纷纷点赞 “老教授的奉献精神”。

然而,随着话题发酵,台江县相关部门迅速介入核查。台江县委宣传部明确回应:“郑强教授并未在我县民族中学支教,视频内容不属实”;台江县民族中学工作人员也证实,学校从未接收郑强支教,同时表示 “欢迎真实支教,但反对不实信息传播”。

公开资料显示,郑强教授与贵州确有关联 ——2012 年至 2017 年曾任贵州大学校长,2023 年 12 月因年龄原因卸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此后受聘为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名誉教授,并无退休后赴台江中学支教的经历。截至记者发稿,尽管官方已辟谣,涉事虚假视频仍在部分平台传播,未被完全删除。

法律解析:谣言传播的三重法律责任

剑盾法律网结合《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网络安全法》等规定,对 “郑强支教谣言” 涉及的法律责任进行分层解读,明确造谣者、传播者、平台的不同义务与后果:

一、造谣者:涉嫌民事侵权与行政违法,情节严重可追刑责

民事侵权责任:根据《民法典》第 1027 条,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造谣者编造郑强 “支教” 的虚假情节,虽未直接诽谤,但虚构的 “具体行为”(如家访、授权专利)若被公众误解为真实,可能干扰郑强正常生活与社会评价;若郑强因此遭受精神困扰或名誉损失,可依据《民法典》第 1183 条,要求造谣者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责任。

行政违法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25 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 5 日以上 10 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500 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 5 日以下拘留或者 500 元以下罚款。剑盾法律网解读,涉案谣言虽未直接 “扰乱公共秩序”,但针对特定公众人物编造虚假经历,且在多平台传播引发热议,已构成 “以其他方法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可对造谣者处以拘留或罚款。

刑事责任(情节严重时):若造谣者以营利为目的(如通过虚假视频吸粉带货、获取流量收益),且传播范围极广(如点击量超 5000 次、转发超 500 次),可能涉嫌《刑法》第 221 条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若郑强相关高校因谣言受损),或第 291 条之一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剑盾法律网提示,2013 年 “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 等情形,应认定为 “情节严重”,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二、转发者:非故意传播不担责,但需及时删除

普通网友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发涉事视频,因缺乏 “故意造谣或明知虚假仍传播” 的主观故意,不承担法律责任。但根据《民法典》第 1028 条,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失实,侵害其名誉权的,有权请求该媒体及时采取更正或者删除等必要措施。剑盾法律网提示,网友在看到官方辟谣后,应立即删除已转发的虚假视频,避免谣言进一步扩散;若明知为谣言仍继续转发,可能因 “扩大谣言影响” 被认定为共同侵权,需承担连带责任。

三、平台:未尽审核义务需承担连带责任

社交平台(如抖音、微信视频号)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负有 “信息内容管理义务”。根据《网络安全法》第 47 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剑盾法律网剖析:

事前审核义务:平台对涉及公众人物的 “热点内容” 应加强审核,若视频中包含 “具体人物、具体地点、具体事件” 等细节,且可能引发广泛传播,需通过 “关键词检索”“人工核验” 等方式,确认内容真实性(如核查台江县教育局是否有郑强支教备案);

事后处置义务:在官方辟谣或接到投诉后,平台应立即对涉事视频进行 “下架、屏蔽、删除” 处理,并追溯所有转发链接,防止谣言留存;

违法后果:若平台未履行上述义务,导致谣言持续传播,根据《民法典》第 1195 条,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此外,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平台还可能被网信部门处以警告、罚款、暂停相关业务等行政处罚。

行业洞察:公众人物谣言的治理难点与突破路径

“郑强支教谣言” 并非孤例,近年来 “某明星隐婚”“某专家离职” 等针对公众人物的谣言频发,暴露出谣言治理的深层难题。剑盾法律网联合网络治理专家、法学学者,提出以下行业解决方案:

一、治理难点:为何公众人物谣言易传播、难管控?

“细节逼真” 降低辨别难度:造谣者为增强可信度,常编造 “白发班主任”“冒雨家访” 等具体情节,甚至搭配真实地点(如台江民族中学),让公众难以仅凭常识判断真伪;

公众人物 “关注度高” 放大传播效应:郑强教授因敢言、关注教育话题拥有较高知名度,其 “支教” 话题天然具备传播优势,谣言发布后易被网友自发转发;

平台 “流量优先” 忽视审核:部分平台为追求用户活跃度与流量,对 “热点内容” 采取 “先放行后审核” 的模式,导致谣言在审核前已广泛扩散,事后删除难以挽回影响。

二、突破路径:构建 “三位一体” 谣言治理体系

源头打击:建立 “公众人物谣言快速核查机制”

建议网信部门、公安部门联合行业协会,设立 “公众人物谣言核查专线”:

公众人物或其团队发现谣言后,可提交 “辟谣申请 + 身份证明 + 事实依据”,专线在 24 小时内联系谣言涉及的官方部门(如台江县教育局)核实,出具 “官方辟谣函”;

公安机关对造谣者开展 “精准溯源”,通过平台配合获取发布者 IP 地址、身份信息,对故意造谣者依法快速处罚,形成震慑。

平台管控:升级 “谣言识别与处置技术”

开发 “谣言特征识别 AI 模型”:平台通过机器学习,识别 “涉及公众人物 + 具体事件 + 无权威信源” 的内容,自动标记为 “高风险信息”,触发人工审核;

建立 “辟谣信息优先推送机制”:在谣言传播的区域、人群中,优先推送官方辟谣内容(如用户曾浏览郑强支教视频,平台弹窗推送台江县委宣传部的辟谣声明),对冲谣言影响;

实施 “造谣账号分级处罚”:对首次造谣账号,处以 “禁言 7 天 + 删除内容”;多次造谣账号,永久封号并纳入 “网络失信名单”,禁止在其他平台注册账号。

公众教育:提升 “媒介素养与法律意识”

开展 “谣言识别普法行动”:通过短视频、社区讲座等形式,教公众 “三招辨谣言”—— 查信源(是否有官方媒体报道)、核细节(是否有具体时间、地点、联系人)、看辟谣(是否有涉事方回应);

宣传 “转发谣言的法律风险”:明确 “明知虚假仍转发” 可能担责,引导公众 “不盲目转发、看到辟谣及时删除”,避免成为谣言 “帮凶”。

操作指南:不同主体的 “谣言应对手册”

结合本案教训与法律规定,剑盾法律网为公众人物、普通网友、网络平台提供具体操作指南:

一、公众人物:遭遇谣言的 “四步维权法”

固定证据:截图谣言内容、传播页面(含点击量、转发量),录制谣言视频,保存网友评论中对自身不利的言论,避免证据被删除;

官方辟谣:第一时间联系谣言涉及的官方部门(如本案中的台江县教育局、涉事中学),请求出具书面辟谣声明,同时通过个人社交账号发布辟谣内容,附上官方证明;

通知平台删除:向传播谣言的平台提交 “维权通知”,要求删除谣言内容、屏蔽相关关键词(如 “郑强 台江支教”),并提供证据证明内容虚假;

法律追责:若谣言造成严重影响(如名誉受损、生活受干扰),可委托律师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若涉嫌刑事犯罪,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造谣者刑事责任。

二、普通网友:面对疑似谣言的 “三不原则”

不盲目转发:看到 “公众人物热点事件” 视频或文章时,先核实信源 —— 若仅为个人账号发布,无官方媒体、涉事方回应,暂不转发;

不参与讨论:避免在评论区发表 “支持”“点赞” 等言论,若发现内容可疑,可留言 “请提供官方依据”,引导他人理性看待;

不忽视辟谣:看到官方辟谣后,若此前已转发谣言,立即删除并发布 “此前转发内容不实,现已删除,特此说明”,减少负面影响;若发现他人仍在传播,可向平台举报。

三、网络平台:谣言处置的 “五环节流程”

监测环节:通过 AI 技术实时监测 “敏感人物 + 敏感事件” 关键词(如 “郑强 + 支教”),发现高传播量内容立即标记;

审核环节:对标记内容进行人工审核,联系谣言涉及的官方部门(如教育局、学校)核实,确认虚假后立即下架;

溯源环节:获取造谣账号的身份信息、发布设备、IP 地址,留存记录以备公安机关调取;

处置环节:对造谣账号进行处罚,向用户推送官方辟谣内容,删除所有转发链接;

报备环节:若谣言传播范围广(如点击量超 10 万次),向当地网信部门报备处置情况,配合后续调查。

剑盾法律网认为,“郑强支教谣言” 虽已被辟谣,但留下的警示值得深思 —— 谣言的危害不仅在于误导公众,更在于消耗社会信任、干扰他人生活。治理谣言,既需要法律严惩造谣者,也需要平台履行管控责任,更需要公众保持理性。期待通过 “法律护航 + 技术管控 + 公众参与”,让网络空间少一些虚假传言,多一些真实与清朗。

(剑盾法律网总编室)


责编:刘语睛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