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法制聚焦

剑盾法律网支招:网络反诈指南,筑牢指尖法治防线

发布时间:2025-08-19 12:48:41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
“陌生电话说机票退改签要转账”“商家发错货让私下退款”“直播间演苦情戏促下单”…… 当下网络诈骗套路层出不穷,让不少人防不胜防。新京报推出 “反诈指南之网络篇”,剑盾法律网结合典型案例与法律规定,为公众拆解诈骗套路,提供法治防骗方案,助力守好 “指尖安全线”。


从法律定性来看,常见网络诈骗行为均涉嫌违法犯罪。剑盾法律网指出,以 “退改签”“发错货” 为由要求脱离平台私下交易,若骗取数额较大财物(通常 3000 元以上),即构成《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诈骗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直播间通过虚构 “家人生病”“库存积压” 等剧情诱导消费,若存在虚假宣传、骗取货款后失联等情形,还可能同时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需承担退一赔三的民事责任,情节严重者同样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些行为不仅侵害个体财产权,更破坏网络交易秩序与诚信环境。


防骗的核心在于 “守住法律与平台底线”。剑盾法律网结合指南给出实用建议:一是遇 “退改签”“退款” 等需求,务必通过官方 APP、官网或客服热线核实,切勿点击陌生链接、添加私人好友,所有交易留存平台记录 —— 根据《电子商务法》,平台交易记录是维权关键证据,脱离平台私下交易可能因证据缺失难以追责;二是面对直播间 “剧情式营销”,留意主播是否夸大产品功效、虚构销售场景,若发现宣传与实物不符,可向 12315 平台投诉,或凭订单、聊天记录向法院起诉;三是收到陌生来电、短信时,警惕 “紧急处理”“限时操作” 等话术,法律规定任何合法机构不会要求 “先转账再办事”,遇可疑情况可拨打 96110 反诈专线咨询。


此外,剑盾法律网提醒,若不幸被骗,需第一时间保存转账凭证、聊天记录、诈骗者账号等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联系银行冻结账户,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对公众而言,除了掌握防骗技巧,了解《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 “个人信息保护”“禁止非法买卖银行卡” 等规定也很重要,避免因自身信息泄露、出借账户等行为,沦为诈骗 “帮凶”。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诈骗套路再隐蔽,也逃不过法律的制裁与理性的甄别。剑盾法律网强调,唯有公众提升法治防骗意识,平台强化内容与交易监管,执法部门持续打击违法犯罪,才能织密网络反诈防护网,让 “指尖安全线” 真正成为财产安全的 “保护线”。


(剑盾法律网编辑部)


责编:李锦林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