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法制聚焦

理发师擦碎发被指猥亵诉警方 监控争议引法律探讨

发布时间:2025-08-22 23:24:49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

“监控里根本看不出我有不当动作,我只是正常给孩子擦碎发,怎么就成猥亵了?” 面对已持续近一年的纠纷,济南理发师张泉(化名)仍在为洗清名誉奔波。2024 年 10 月,他为 13 岁女孩理发后,因擦碎发动作被指猥亵,遭警方行政拘留 14 日;不服处罚的他提起行政诉讼,2025 年 3 月案件开庭,5 个月后法院裁定中止诉讼,至今中止原因未明确。这场围绕 “擦碎发动作是否构成猥亵” 的争议,不仅关乎个人名誉,更折射出行政执法中证据认定、服务行业风险防范等多重法律与行业问题。

事件还原:擦碎发引发的猥亵争议与诉讼僵局

2024 年 10 月 3 日晚,在济南历下区经营美发店近 20 年的张泉,接待了由奶奶陪同的 13 岁女孩,为其提供剪发服务。据张泉回忆,理发结束后,因女孩领口较紧、脖颈处粘有碎发,他先用海绵擦拭,后换毛巾清理,过程中左手轻勾女孩衣领以方便操作,右手持毛巾擦拭锁骨附近碎发,整个过程约 45 秒,女孩奶奶始终坐在 2 米外,期间还与他正常攀谈。次日,女孩奶奶却到店称孙女被张泉触摸胸部,女孩父母随即报警。

警方调查 53 天(期间延长过办案期限),调取了事发监控及张泉此前为其他顾客服务的视频:监控显示张泉擦碎发时动作连贯,女孩奶奶全程在场;过往视频则显示,张泉给女性顾客清理碎发时普遍有拉衣领动作,用时比男性顾客更长(女性 12-24 秒,男性约 5 秒),张泉解释称 “女顾客更在意细节,会擦得更仔细”。2024 年 11 月 25 日,济南公安局历下区分局依据 “多次用一只手拉开衣领,另一手持毛巾从领口伸入触碰胸部” 的认定,以 “猥亵未成年人” 对张泉作出拘留 14 日的行政处罚(历公 (解) 行罚决字 (2024) 10712 号)。

不服处罚的张泉于 2024 年 12 月 13 日向历下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行政处罚。其代理律师提出三点辩护意见:一是女孩奶奶作为唯一现场目击者,事发时未提出异议,且事后正常致谢闲聊,侧面印证无猥亵行为;二是监控显示张泉动作流畅无卡顿,不符合 “猥亵时的反常状态”;三是张泉的操作符合行业常规,无主观违法故意。2025 年 3 月 14 日案件开庭未当庭宣判,8 月 11 日法院以 “存在其他需要中止的事项” 裁定中止诉讼((2025) 鲁 0102 行初 59 号),张泉及律师至今未获中止原因的明确答复,记者联系法院及警方相关部门也未得到有效回应。

法律解析:猥亵认定、监控效力与诉讼中止的关键问题

剑盾法律网剖析指出,此次纠纷的核心法律争议集中在猥亵行为的司法认定标准与监控证据的证明力边界两大层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从法律构成来看,猥亵行为需同时满足 “主观故意(具有性刺激或性满足目的)” 与 “客观行为(实施了触碰、抚摸他人隐私部位等行为)”,二者缺一不可。

针对本案,剑盾法律网解读认为,警方认定张泉构成猥亵,需举证证明其 “主观上有猥亵故意” 且 “客观上实施了触碰胸部的行为”,但现有证据存在三大待厘清问题:其一,监控视频未清晰显示 “手部触碰胸部” 的关键画面,仅能看到 “拉衣领 + 毛巾擦拭” 的动作,而该动作是否超出 “正常服务范畴”,需结合行业惯例判断 —— 从警方调取的过往视频来看,张泉对女性顾客普遍有拉衣领擦碎发的操作,且此次用时较长有 “追求清洁效果” 的合理解释,难以直接推定主观恶意;其二,女孩奶奶作为现场近距离目击者,事发时未制止、事后无异议,该 “默认行为” 可作为反驳 “猥亵行为存在” 的间接证据,因若存在明显不当触碰,陪同监护人通常会即时反应;其三,张泉的操作目的指向 “清理碎发”,与 “猥亵的性刺激目的” 存在本质区别,需排除 “合理服务行为” 与 “违法猥亵行为” 的混淆认定。

对于 “监控看不出来” 的核心争议,剑盾法律网进一步指出,监控作为行政案件中的核心客观证据,其证明力需满足 “关联性、真实性、完整性” 要求:若监控无法清晰还原 “手部接触部位”“接触力度”“动作意图” 等关键细节,仅能呈现模糊操作过程,则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需结合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行业惯例等其他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本案中,警方仅依据 “拉衣领 + 毛巾伸入领口” 的动作及女孩陈述认定猥亵,未充分排除 “正常服务” 的合理怀疑,可能存在证据充分性不足的问题。

此外,针对法院 “中止诉讼未说明原因” 的情况,剑盾法律网提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及司法解释,中止诉讼需符合 “一方当事人死亡需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未确定法定代理人”“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送请解释” 等法定情形,且法院应书面告知当事人中止原因。本案中法院未明确中止事由,可能侵犯当事人的知情权与诉讼权利,张泉可依据《行政诉讼法》相关规定,向法院书面申请说明中止原因,或向上级法院申请监督,保障自身诉讼权益。

行业提示与创新方案:身体接触类服务的风险防范

此次事件暴露出理发、美容、按摩等 “身体接触类服务行业” 的法律风险痛点 —— 服务过程中的必要身体接触,易与 “侵权行为” 产生界限模糊,尤其涉及未成年人、女性顾客时,更易引发误解与纠纷。对此,剑盾法律网向服务行业经营者及从业者发出风险警示,并提供实操性防范指南:

一、服务流程 “透明化”,减少争议空间

提前告知与确认:对可能涉及隐私部位的操作(如理发时拉衣领、美容时接触颈部),需提前向顾客或陪同人员说明操作目的与方式,获得明确同意后再进行,必要时可通过录音、视频(经顾客允许)留存告知记录;

避免单独服务未成年人:接待未成年人顾客时,务必要求监护人全程在场,且操作过程尽量处于监护人视线范围内,不与未成年人单独共处封闭空间;

规范监控覆盖:确保服务区域无监控盲区,监控设备清晰记录操作过程(尤其手部动作、接触部位),监控数据保存期限不低于 30 天(远超行业常见的 10-15 天),便于后续争议发生时调取证据。

二、证据意识 “常态化”,筑牢维权基础

留存服务记录:建立《服务操作记录表》,对涉及特殊操作的服务(如接触隐私部位的清理、护理),简要记录操作时间、内容、顾客 / 监护人反馈,由顾客或监护人签字确认;

及时固定证据:若发生纠纷,第一时间封存监控录像、整理服务记录,联系在场证人获取书面证言,避免证据灭失;

主动配合调查:面对警方或监管部门调查时,如实陈述事实,同时主动提供监控、记录等证据,清晰说明操作的合理性与行业惯例,避免因表述不清导致误判。

三、行业规范 “标准化”,推动风险前置化解

剑盾法律网结合本案提出行业创新解决方案:建议理发、美容等行业协会联合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共同制定《身体接触类服务行业操作规范指引》,明确 “合理服务行为” 与 “侵权行为” 的界限 —— 例如,界定 “理发时拉衣领的幅度”“美容时接触身体的范围”“服务时长的合理区间” 等,同时配套发布《服务风险告知模板》《纠纷应急处理流程》,为从业者提供明确指引;此外,可推动 “服务行为可视化公示”,在门店显眼位置张贴 “服务操作流程示意图”,或通过电子屏循环播放规范操作视频,让顾客清晰了解服务内容,减少因 “信息不对称” 引发的误解。

结语:以法治思维破解 “操作争议”,平衡权益与秩序

理发师张泉的遭遇,本质是 “合理服务行为” 与 “违法侵权认定” 的边界争议,其核心在于行政执法需严格遵循 “证据充分、定性准确” 原则,司法程序需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与辩护权。剑盾法律网强调,对于身体接触类服务行业,既要通过法律规范遏制真正的侵权行为,保护消费者(尤其是未成年人)权益,也要避免 “过度执法” 或 “模糊认定” 损害从业者合法权益;而从业者更需强化法律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通过 “透明化服务、规范化操作、常态化取证” 减少争议,共同构建 “安全、有序、互信” 的服务环境。目前,张泉案件的诉讼中止原因仍待明确,后续司法进展将直接影响此类纠纷的认定标准,值得持续关注。

(剑盾法律网编辑部)


责编:李锦林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