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续杯被过度接取 法律视角下的权益平衡之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民情民生

山姆续杯被过度接取 法律视角下的权益平衡之道

2025-09-08 17:29:47 来源:剑盾法律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9 月 7 日,一段拍摄于武汉山姆会员商店(江岸店)的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视频中,一名中年女性用大容量饮料瓶在自助饮料机前接取免费续杯饮品,工作人员一旁劝阻却无果。这一 “薅羊毛” 行为不仅让网友担忧免费续杯服务可能取消,更引发了关于消费者与商家权利义务边界的法律思考。剑盾法律网指出,山姆会员店的免费续杯服务本质是会员与商家间的合同约定,过度接取行为看似 “占小利”,实则可能突破法律与契约精神的边界,需从法律定性、责任划分、规范建议等维度深入剖析,找到双方权益的平衡点。

法律定性:免费续杯是 “契约福利”,过度接取涉嫌违约

“山姆会员店的免费续杯服务,并非无边界的‘免费午餐’,而是基于会员服务合同的特定权益。” 剑盾法律网解析,消费者购买山姆会员资格、在餐吧消费指定饮品后获得免费续杯权益,这一过程形成了双重合同关系:一是会员与山姆之间的服务合同,会员支付会费获得包括购物、专属福利在内的会员权益;二是消费者购买指定饮品时的买卖合同,“免费续杯” 是买卖合同中的附加条款,属于商家为吸引消费提供的额外服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从交易习惯与服务目的来看,山姆的 “免费续杯” 显然是为满足会员即时饮用需求,通常以门店提供的标准杯为限,而非允许消费者用大容量容器 “囤积” 饮品。视频中顾客用大桶接取的行为,超出了 “即时饮用” 的合理范畴,违背了合同的 “诚信履行” 原则,构成违约。剑盾法律网进一步指出,若此类行为频繁发生,导致商家运营成本大幅增加、其他会员正常续杯权益受损,商家有权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以 “情势变更” 为由与会员协商调整服务规则,甚至在合理范围内限制过度接取行为,例如明确续杯容器规格、限定续杯间隔时间等。

此外,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看,其他会员的合法权益也应受法律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部分会员过度接取续杯饮品,可能导致饮料机频繁空罐、其他会员等待时间延长,间接损害了其他会员的公平消费权。此时,商家对过度接取行为进行劝阻,正是履行 “维护消费公平” 义务的体现,具有法律正当性。

责任划分:商家有规范义务,消费者需诚信履约

在此次事件中,商家与消费者各自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剑盾法律网结合素材细节,梳理了双方的权利义务边界,为类似纠纷提供解决思路。

对商家而言,需承担 “服务规则明确化” 与 “合理劝阻” 的义务。目前山姆仅笼统提及 “免费续杯”,未明确续杯容器规格、单次续杯量等细节,这为过度接取行为留下了模糊空间。剑盾法律网支招,商家应尽快完善服务条款,通过在饮料机旁张贴提示、在会员手册中补充说明等方式,明确 “免费续杯” 的适用范围(如 “限门店标准杯、限即时饮用”),让会员清晰知晓权益边界。同时,对于已发生的过度接取行为,商家应采取合理、文明的劝阻方式,避免与会员发生冲突。若劝阻无效,可依据会员章程,对多次违规的会员采取限制续杯权益、约谈提醒等措施,但需确保措施的合理性,不得随意剥夺会员的合法权益。

对消费者而言,核心责任是 “诚信履约” 与 “尊重公共利益”。会员在享受免费续杯权益时,应遵守基本的商业道德与诚信原则,不得利用规则漏洞谋取不当利益。剑盾法律网提醒,若消费者无视商家劝阻,持续以不合理方式过度接取,且经商家多次提醒仍不改正,可能被认定为 “滥用会员权益”,商家有权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以 “消费者根本违约” 为由,解除部分服务合同(如终止该会员的续杯权益),但需提前通知会员并说明理由。此外,消费者还应尊重其他会员的权益,避免因个人行为影响他人正常消费,共同维护良好的消费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有网友担心商家会因过度接取取消免费续杯服务。剑盾法律网指出,商家若要取消或调整长期提供的服务,需遵循 “合理告知” 原则。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若山姆计划取消免费续杯,需提前通过会员 APP、门店公告等渠道告知会员,给予会员合理的适应期,不得单方面突然终止服务,否则可能构成违约,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行业洞察:从 “续杯纠纷” 看零售服务的法治完善

此次山姆续杯事件并非个例,在餐饮、零售等行业,类似 “免费服务被过度使用” 的问题屡见不鲜,如自助餐浪费、免费停车超时占用等。剑盾法律网结合行业现状,提出了零售服务领域法治完善的建议,助力商家与消费者构建和谐的消费关系。

首先,行业需建立 “服务规则标准化” 体系。目前多数商家的免费服务条款存在 “模糊化” 问题,仅简单描述服务内容,未明确限制条件,这既容易引发消费纠纷,也给部分消费者 “钻漏洞” 提供了机会。剑盾法律网建议,零售行业协会可牵头制定《会员免费服务规范指引》,明确常见免费服务(如续杯、停车、包装)的合理范围、限制条件、纠纷处理方式等,引导商家规范服务规则,减少因规则模糊导致的矛盾。

其次,商家应善用 “技术手段 + 人文管理” 提升服务规范。例如,在自助饮料机上设置 “限杯感应” 装置,仅允许符合规格的杯子接取续杯;通过会员系统记录续杯次数,对单次续杯量过大、续杯频率过高的会员自动发送提醒信息。同时,加强员工培训,让工作人员掌握文明劝阻的沟通技巧,避免因劝阻方式不当引发冲突,兼顾规则执行与消费体验。

最后,消费者需树立 “诚信消费” 的法律意识。免费服务并非 “无成本”,其成本最终会通过商品定价、会员费等方式分摊,过度使用不仅违背诚信原则,也可能导致服务缩水或取消,最终损害自身与其他消费者的长远利益。剑盾法律网呼吁,消费者应理性看待免费服务,在享受权益的同时,遵守法律与道德底线,共同维护健康的消费生态。

武汉山姆会员店的续杯纠纷,看似是小事,却折射出商业服务中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考量。在法治社会中,商家的服务规则需要明确化、规范化,消费者的权益行使也需遵循诚信原则,唯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商家盈利、消费者受益” 的双赢局面,让类似 “免费服务被薅秃” 的担忧不再出现。

(剑盾法律网编辑部 周红霞)

[责任编辑:沈萌洁]